自编48万字“护理规范”—— 援藏医疗人才的风雨兼程路

2017-08-1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健康中国周刊 刘昶荣

  记者手记: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48万字这个数字,是我采访当天帮张莉莉算出来的,她自己从来没有算过这些成绩。在计算的过程中,张莉莉的那台老电脑卡到打不开这些规章制度的word文件,只能去别人的电脑看。除此以外,还有厚度相当于这些48万字材料两倍的一些资料,也都是张莉莉亲自编写出来的。

  张莉莉在具体工作中,考虑得非常细致。比如她重新编排的《护士长管理手册》,主要帮助护士长记录平时的工作内容。里面有很多表格,制作这些表格时,她先制作出一版,然后发到微信群里让各位护士长提意见,她再根据意见进行修改,这样反复几次才最终确认了表格的样式。原来在北京佑安医院可以直接发下去的文件,现在为了方便拉萨当地护士们理解,她也要进行细化注解以后,再发给护士们。

  在采访中,我常常会以一个质疑的态度去试探采访对象做一件事的动机。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一个人在历经各种辛苦之后,还要再主动选择延期一年,继续过这样的生活?我找到的答案是责任感。

  刚来拉萨市人民医院时,看到医院缺乏管理的状态,出于责任感,张莉莉想要赶快让护理部进入规范化管理的状态。前期拼命的工作,很快见到了成效,责任感当中的疲倦开始慢慢变成了成就感带来的满足。将一个护理部几乎从无到有建设起来,这样的成就感,是在北京的工作环境中没有的。张莉莉的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还有什么事情比个人价值的实现更让人心动吗?

  中专毕业的张莉莉,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已经完成了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正准备报考南开大学医院管理硕士。“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是张莉莉朋友圈的签名,这一路走来,张莉莉最没有辜负的,应该就是自己吧。

  作为援藏医护人员,张莉莉是去年7月22日来到拉萨市人民医院的,但是直到今年5月,她才有机会去距离医院只有2.2公里的布达拉宫游玩,援藏工作的繁忙程度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刚来拉萨时,高强度工作再加上高原反应,张莉莉曾经晕倒过4次。

  张莉莉

  8月4日,拉萨的天空像往常一样碧蓝如洗,中午的阳光炙烈到仿佛要灼伤人的头皮。这天上午,第二批参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人员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合影,他们为期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准备合影时他们彼此欢颜笑语的背后,有一个科室从无到有创建起来的成就感,也有身为医生频繁跑工地督促赶紧盖办公室的不易。

  正在准备合影的援藏医生们

  张莉莉也在其中,与绝大部分医护人员不一样的是,她将自己的援藏工作主动延期了一年。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数不清的辛苦与艰难,但是她却充满前所未有的干劲。

  1

  自编48万字“护理规范”

  张莉莉刚去拉萨时,面临的任务几乎是要重新再建一个医院的护理部,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一套可以指导护理部工作的操作规范。于是,她从去年8月就开始着手准备,没想到,这一编竟然编了48万字。

  张莉莉自己编写的“护理规范”和其他材料

  这48万字都是张莉莉一字一句地在键盘上敲出来的,一共有三本,分别是:《临床诊疗规范(第七分册)——护理常规(第一版)》《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服务及操作流程》。在编写过程中,她一方面参考原单位北京佑安医院的已有规范,另一方面则根据西藏的本地情况进行修改,直到今年4月完成。由于在编撰期间还要进行护理部的其他工作,张莉莉的休息时间常常被最大限度地压缩。

  张莉莉自己编写的“护理规范”和其他材料

  工作强度最大的一个周末,她前一天通宵工作了24小时,第二天又在不知不觉中工作到早晨6点半。为了给新一周的工作积蓄点体力,张莉莉睡了不到两个小时,8点起床,然后去医院继续工作。

  直到有一天张莉莉高烧到39.7℃,意识模糊的状态下,她甚至想,自己会不会就要留在西藏回不去了。

  张莉莉一个人高强度的工作,推动的是整个护理部工作状态的改变。随着各项规范的落实以及相关培训的开展,拉萨市人民医院的护士们已不是“觉得干了就行,对不对不重要”的状态,现在开始依据不同科室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护士长们也从原来不知PPT为何物、胆怯于上台说话,到现在参加完培训后40分钟的分享感言都觉得意犹未尽。

  边吸氧气边工作的张莉莉

  可能正是护理部这些巨大的变化,让张莉莉可以一直开足马力工作。她刚来时,护理部只有90名护士,现在已有220名。现在的张莉莉已经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的状态,工作越努力,护理部的成绩就越好;护理部成绩越好,她就越想再加把劲儿工作——根本停不下来。在这样的状态下,延期似乎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2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7月29日是周六,晚上11点下班的张莉莉引用汪国真的一首诗发了条朋友圈:“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三批援藏医护人员8月已经到了拉萨市人民医院,但是却没有护理方面的医护人员,这让张莉莉的延期选择显得更为必要。今年年初,拉萨市人民医院负责病房的护士长升职为护理部主任,她今后将要代替张莉莉接管护理部工作。“但是从病房负责人再到整个护理部负责人,这个身份的转换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各位护士长也需要时间进行适应。”张莉莉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达了担忧。

  正在工作的张莉莉

  就整个护理部工作来说,张莉莉“感觉一年的工作刚铺开了薄薄的一层,你要是一走,它就破了。也不是说大家不去执行,主要是可能还没理解”。

  所以,张莉莉决定再继续一年。从参与北京佑安医院第一位艾滋病病人的护理,到非典期间写请战书参加防治工作,再到埃博拉病毒肆虐期间申请去肯尼亚,张莉莉在工作中一直喜欢挑战自我。援藏、援疆、援非这些工作,是她一直都想参与的,去年终于圆了这个梦想。

  今年43岁的张莉莉正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在西藏工作期间,她基本上会每个星期给自己的父母打两三个电话。有一次打电话过去,总觉得父亲声音有点不太一样,好像是一直躺着在说话。挂了电话以后,因为不放心,张莉莉就让爱人去自己爸妈那边看一下情况。

  她爱人去了才发现,张莉莉的父母两个人都躺在床上,床边的凳子上放着点吃的,两位老人饿了就吃点。张莉莉的爱人在敲门期间一直没有人应答,是张莉莉的妹妹来了以后才打开的门,原来两位老人因为腰上的病已经下不了床,但是怕孩子们担心就没说出来。

  全程都在笑呵呵地说着自己工作状态的张莉莉,唯独在说到父母的时候,一度哽咽到无法说话。

  风雨兼程背后所要承担的辛苦和不易,可能只有她本人最清楚。

  3

  “组团式”援藏成果丰硕

  去年和张莉莉一起参加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还有来自全国114家三甲医院的180名医护人员。他们的到来为西藏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张莉莉所在的拉萨市人民医院,在今年8月2日顺利通过自治区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西藏第一家三甲医院。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于2015年7月正式拉开帷幕。这两年来,西藏人民就医条件的改善,有目共睹,西藏人民亲切地称援藏医生为“活菩萨”。

  在拉萨市人民医院,除了张莉莉重新建立的护理部,该医院的儿科支气管镜诊中心、重症医学科(ICU)、血液透析中心等12个科室都是在这项援藏项目中建立的。而拉萨市人民医院2016年门诊人次达到14.8万,较“组团式”援藏前的2014年增长53.5%。

  8月4日,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组部副部长邓声明主持。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尤其是援藏工作实施2年多来的经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开启组团支援工作新局面。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指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是贯彻中央部署、增进群众福祉、凝聚各族人心的民生工程,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政治工程。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表示,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已经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各项机制不断完善,重点任务不断推进,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当地的医疗卫生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据了解,“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援藏医疗专家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近700项,将250项先进经验和技术成功“打包移植”到“1 7”医院(自治区和7地市人民医院),开展手术2.3万台,会诊1.3万人次,填补医疗技术空白398项。

  摄影:刘昶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李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