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扎根内心
闽南师范大学学子牵手“留守天使”

2017-08-10来源: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项梅 苏舒凡 周梦如

    今年暑期,为喜迎十九大的到来, 7月7日至14日,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习传统 体文化 展文明 传国情”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漳浦县,开展学习传统文化,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要求。

    习传统 体文化

    7月7日,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习传统 体文化 展文明 传国情”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关爱团赴漳浦县中华仁爱教育中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实践团成员们晨读《弟子规》《孝经》等中华传统经典,“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立身之道,扬名于后世。”闽南师范大学学子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读经典,学习传承中华文明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八段锦是传统医学中导引按跷中绚丽多彩之瑰宝,练习八段锦能缓解疲劳,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锦者,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伴着朝阳,随着音乐和老师口令,实践队成员们晨练八段锦,舒展肩背,放松身心,一扫早起郁结在心中的阴霾。

    九十度鞠躬接盘,按需自取素食,用餐完毕后,学员们自觉排成一列清洗餐盘,四遍的清洗加一遍的擦拭,整齐有序。回到礼乐并重的年代,这些在日常生活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这成为现实。仪式感满满的用餐仪式,教会了实践队成员们要对生活感恩。

    在这个车水马龙快速发展的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借助三下乡的机会,凝心静神,走进中华仁爱教育中心,通过此次传统文化学习感悟到要从日常点滴做起,读圣贤书,学智慧,辨是非,听父母言;学习传统礼仪,习苦知感恩的道理;同时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为下一阶段实践团成员们关爱留守儿童打下理论基础。

    展文明 传国情

    漳浦是一个千年古县,东接厦门,南临汕头。很多成年人为了生计,选择东去或者南下,在漳浦县的农村,有许多常年与父母相隔两地的留守儿童,他们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不少问题。在为期3天的传统文化培训过后,7月11日,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到达漳浦县石榴镇象牙小学进行关爱乡镇留守儿童志愿活动。

    早上八点半,石榴镇小学的部分学生陆续到达教室。面对一群早已在教室等着他们的哥哥姐姐们,孩子们显得十分兴奋。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诵读在中华传统文化培训课上学到的《弟子规》,鼓励小朋友们要从小诵读经典。志愿者们还教授了中华传统礼仪——走、坐、鞠躬姿势,并邀请小朋友上台演示,初次上台的小朋友胆怯得像只小白兔,绷着一张脸,目不转睛地顶着志愿者,生怕错过每一个动作。学会的小朋友帮助其他小朋友,“你背要挺直,姐姐说背挺直才好看”,“你是个女孩子,坐着腿要闭笼哦”……这些酷似一个小大人的语言从小朋友们的嘴巴里蹦出来,让志愿者们赞叹孩子们的认真学习。在小朋友们的积极配合和志愿者的认真演示下,得体的礼节深入了每个小朋友的心中。

    志愿者们利用本专业知识结合传统文化开展英语兴趣启蒙教学活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家”与“孝”的定义。一开始因为担心触碰了孩子们想念父母的心情,志愿者们费劲了心思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志愿者们将“father”、“mother”等表达家庭成员角色的英语单词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通过邀请孩子们上台做“为单词找朋友”等游戏,寓教于乐。同时志愿者还教孩子读写“I Love You!”等表示感恩的句子,让孩子们知恩、感恩,记得对辛劳的父母说一声“I Love You!”

    孩子们大声的朗读“father、mother,I love you!”的时候,“姐姐,姐姐,能不能借下手机,我想打个电话给妈妈。”五年级的小扬突然转过头对志愿者说道。小杨的爸爸妈妈已经在外打工两年没有回家,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只能逢年过节才有机会打电话给父母。英语课上让她想起了远在他乡的父母。接通电话后,她说:“妈妈,我要跟你说一句我刚刚学的英语哦,I love you!我这几天学习了传统文化,知道你们工作很辛苦,妈妈你放心,我会好好读书的,乖乖在家里替你们孝顺爷爷奶奶,妈妈你有空要记得回来看我。”看到小扬小小年纪如此懂事,在场的许多志愿者的眼眶都湿了。

    “哥哥姐姐,你们明天还会教我们读书吗?明天我还来。”最后一天的课后,小朋友们将志愿者们团团围住,脸蛋晒得黑里透红,眼睛里充满求知欲望的孩子们,安静而充满期待的眼神让志愿者们十分难过。“你们好好听话,明年我们还来。”志愿者们对小朋友们保证。

    据漳浦石榴镇象牙小学的吴副校长介绍,象牙小学共有480多名学生,其中有一半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闽南师范大学近年来按照“教育扶贫、精准帮扶”和“互联网+教育”的思路,开发了协同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信息平台——“童享阳光网”,吸引更多师范生和志愿者投入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推进高校生深入贫困乡村结合英语师范专业优势和特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等中国传统文化培训,以弥补他们家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并在返乡继续关爱留守儿童。

    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关爱儿童更深远的意义,其意义在于能够为孩子带去一扇新窗,在这窗外是新知识,新希望。放大榜样力量、培育传统美德,向青少年、向社会弘扬节俭务实、孝顺父母的优秀品德,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供价值导向,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工作、生活中去。实践团成员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让社会各界在教育、管理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营造“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