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传承宗谱文化 用行共建幸福中华

2017-08-10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团委 作者:秦素贞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的道路,此次实践主题是:深入探究“被人遗忘的宗谱文化”。宗谱,又称族谱、家谱等。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家谱的收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呈现出起起伏伏、冷热不一的状态。但是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家谱收藏正逐渐升温。不少家谱学者和寻根者,开始重新重视宗谱文化。

    2009年9月,《孔子世家谱》续修出版,这对百家姓重修全国性的“大宗谱”树立了典范,一股华人寻根与宗谱收藏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升温。由此可见深入探究“被人遗忘的宗谱文化”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历史与社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志愿者前往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该团队的负责人指出:“祠堂文化和宗谱文化息息相关,如果想更好的探究宗谱文化,那么了解祠堂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走访,志愿者们了解到了当地的另一个村庄的一位老人的家里至今还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宗谱(戴氏宗谱),此宗谱是2004年开始修订,2006年修订完成,耗时两年。在老人的同意下,志愿者们简单翻阅了一下,其中记载了当地所有的戴氏人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婚姻状况等,十分详细,是研究宗谱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为了统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宗谱的了解程度,志愿者向当地的居民发放问卷,并抽样进行统计。她们发现当地年纪稍大的老人对宗谱还有一定的了解,但年幼的学生们对宗谱却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这一个地区的问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他们很快便前往了下一个地点——徽州文化的代表黄山市。

    通过对宏村的汪家宗祠进行参观,并将其与之前的“潘家祠堂”进行对比,志愿者们发现相对于“潘家祠堂”,这一座祠堂规模更大,年代更久远,且保存的较完好,其中的一些雕刻代表的意义也不同,但总体的建筑结构都大体相似。志愿者说:“这一次的参观使我对祠堂的了解更加深刻了,而且和之前的祠堂也是一个对比,我们从中发现祠堂是宗谱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两者是密切关联的。”问卷结果也表明这里的居民对宗谱的了解明显高于南陵的居民。

    志愿者后期前往宗谱文化十分浓厚的安庆。在安庆桐城双港镇鸭子村,她们发现当地及周边宗祠十分的多,也因此宗谱也比较多,且保存的较好。通过对比发现当地的宗谱(以“黄氏宗谱”为代表)的修订过程以及内容都和之前的“戴氏宗谱”十分相似,但其中部分细节有所不同,例如辈分派行是不一样的。问卷结果表明当地的居民对宗谱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前两个地区。

    宗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人口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宗谱文化更是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一直坚持以“传播文史知识,丰富校园生活,以人为本,志于成人”为宗旨,以“立足我院,面向社会,服务同学”为准则,这次淮北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团队文史协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也坚持“用心传承宗谱文化,用行共建幸福中华。”用自己的行动在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深入探究“被人遗忘的宗谱文化”并积极弘扬传统的宗谱文化。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