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札记六 | 没被新闻碰过瓷,还好意思说自己很红

2017-08-1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曹林

  摘要: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种明显在误导公众、甚至造假的碰瓷新闻,在网络传播界并不以此为耻,甚至以能够碰热点的瓷提升阅读量为能事。从各媒体争取以“一男子观看《战狼2》时猝死”为题转载这条新闻,行业对此是缺乏耻感的,都觉得这样碰瓷很正常。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火了的一个心理准备,就是准备被别人各种蹭热点。――一般蹭蹭热点也没什么,如果遇到那种新闻碰瓷的,就很难受了。

  比如,最近《战狼2》挺火,一条标题看起来很耸人听闻的新闻称:一男子观看《战狼2》时猝死――传说中这片子中充满个人英雄主义式打斗,场面非常刺激,难道竟然刺激到让人“猝死”了?打开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跟影片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当事男子犯病时,电影还没开始,新闻是这么描述的:

  当时放映的电影是《战狼2》,电影尚未开始,还在进广告,她突然听到后排有位女士在打电话,声音很大,在不断地说他们在凯丹广场,随后这位女士开始在座位上呼喊,“有没有人携带速效救心丸,有人心脏病犯了。”这一喊,惊动了全场等待看电影的观众,几位市民一起将男子抬到了放映大厅外的走廊处平躺在地,虽然只需要几个人就把男子抬到了外面,但后来放映厅内几十号人全部出来了,电影院也终止了电影的播放,大家都很关心男子的身体状况。

  就是一人在看电影看突发心脏病,救治无效后猝死,跟《战狼2》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严格来说,从标题传递的信息看,这新闻就是假新闻。标题也是新闻的一部分,标题说:一男子观看《战狼2》时猝死――而事实是观看《战狼2》前猝死的,新闻在死亡时间这个重要的新闻要素上造假了,极大地误导了受众。可如果正常正经做标题,一男子在观影前心脏病突发猝死――这种事太多了,成不了新闻,于是就去碰热点的瓷,蹭《战狼2》的热点效应。

  急于上位出位赚眼球的传播时代,碰瓷新闻泛滥到了成灾的地步,进一步透支着人们对媒体本就很稀薄的信任。

  共享单车很火的时候,很多新闻都会碰共享单车的瓷。看看这条新闻,男子骑共享单车闯长江隧道,违法被罚款50元――骑车闯长江隧道被罚,跟骑的是不是共享单车有什么关系呢?深圳68岁女子骑共享单车横穿机动车道被撞,当场身亡――其实就是骑车横穿马路发生车祸,是骑车者不守交通规则的问题,也跟共享单车没啥关系。很多新闻,不管有没关系,都把共享单车放到标题上,尤其是负面新闻,这种新闻碰瓷,不仅仅是标题党,更重要的形成了一种污名化的拟态环境:共享单车往往跟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共享单车的出现好像导致了很多社会新闻。

  就像很多标题党特别喜欢碰女司机的瓷,车祸肇事者是男司机,标题不会强调男司机身份,如果是女司机,一定会强调这个标签。――从新闻事实看,当事人确实是女司机,个案是真实的,可车祸后刻意强调女司机却从不提男司机,就形成整体上的失真,形成对一个群体的新闻碰瓷。你大妈、你大爷、女大学生、名校毕业生、公务员,这些标签也常成为媒体碰瓷的对象。

  前段时间“王者农药”火了,也是一堆新闻都去碰农药的瓷,相关不相关的事,都跟王药扯上关联,形成扎堆的负面暗示。一个网媒编辑跟我讲过这个传播规律,一个热点形成沸腾效应后,新闻标题上出现这个热点的关键词,会比没有这个关键词增加30%以上的点击量。这种效应驱使着新媒体编辑形成病态的碰瓷癖好,管他有没关系,蹭个热点再说。大热点就那么几个,爆款的热点更寥寥无几,可消费热点的媒体、公号、自媒体太多了,一个个饿狼似的。编辑又不是白痴,肯定清楚地知道突发心脏病猝死跟《战狼2》没有任何关系,可哪能放过这么好的碰瓷机会。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种明显在误导公众、甚至造假的碰瓷新闻,在网络传播界并不以此为耻,甚至以能够碰热点的瓷提升阅读量为能事。从各媒体争取以“一男子观看《战狼2》时猝死”为题转载这条新闻,行业对此是缺乏耻感的,都觉得这样碰瓷很正常。前段时间跟一群新闻人讲到这种碰瓷新闻时,一个学员插话说:曹老师,我们年轻人都能接受这种新闻,都知道是标题吸睛,不会被误导,笑笑就过去了,对新媒体传播不要过于苛求。我跟他说:无论如何,新闻写作和传播都不能违背事实,这是新闻和媒体的底线,标题可以花哨,传播可以创新,可以搭便车蹭热点,但不能扭曲基本事实。事实是新闻之本,是这个行业的立身立命之本,为了点击量而使传播凌驾于新闻之上,这行会越来越让人瞧不起。

  真没看到吗?“一男子观看《战狼2》时猝死”的新闻跟帖中一片对新闻碰瓷者的骂声。

  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时评写作十讲》、《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拒绝伪正义》,欢迎在天猫“新华文轩”选购,享受多重优惠。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