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实践行,爱心在进行

2017-08-09来源: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浙江海宁硖石街道实践队每年都在7月份准时出发,实践队与海宁的西山社区硖石路街道共建已有12年之久。在过去的12年里,实践队获得了诸多荣誉:2015年获得全国百强实践队、2016年获得全国三下乡“千校千项”的最具影响好项目奖,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宣传作品奖,2016年实践队队长苏婷同学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暑期实践先进个人,指导老师范俊雄获得了先进教师。校级的团队和个人荣誉更是数不胜数,这些荣誉是对实践队过去的肯定,也是对实践队队员的一种鞭策。

    童young筑梦,欢乐成长

    2017年7月,实践队如期奔赴海宁硖石街道,成为了爱心课堂的小老师。在这一次的队伍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支教,可以说对于教学方面来说是新手小白。且不论上的课是否专业,值得褒奖的是每一个队员在课前很用心的备课,按照班主任以及社区负责人所提出的要求去修改课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取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为了能保持好课堂的纪律和上课的效果,每节课会有4个实践队成员负责,1个人上课,1个人拍照,2个人管理纪律,相互配合来达到最佳的上课状态。

    在爱心课堂上,我们遇到了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来自吉林建筑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以及浙江财经大学的学生们。在海宁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的介绍下,我们成为了合作的小伙伴,一起为社会爱心课堂的孩子们教授知识。

    特别考验队员的还有带着小朋友去消防队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作为志愿者队员们需要做的是将小朋友们安全地送至消防队,再平安地接回来,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挺有难度。要让小孩子们排好队上车,再排好队下车,在车上还需要注意安全,要有绅士风度把座位让给需要的人等等,在考验队员们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在观看火灾视频的时候格外认真,真的有很认真的思考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

    另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是调研——关于爱心暑托班的社会调研,从而完善爱心暑托班这个体制,使更多的家庭受益。准备好的调查问卷需要当地居民帮忙填写。但是这一路并不顺利。顶着烈日出门,心里必须做好会被拒绝填写问卷的准备,事实其实也是如此,仿佛被人从头到脚浇灌了一大盆冷水,可是这个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只能硬着头皮上。其实调查问卷从另一方面锻炼了队员的心理素质。

    不忘初心,回溯岁月

    在支教的同时,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海宁暑期实践队到达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地之一——嘉兴南湖。"南湖一叶舟,志士共筹谋"。当初的船只保持原样,尽管经历近百年,好似依然在诉说那段传奇历史。手持鲜艳红色党旗的队员,带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在船前拍照留念。一边是婀娜多姿的烟雨楼,另一边是烟波浩渺的南湖,醉在这一片江南之中,追忆过去。遥问乘舟客,皆是电院人。  

    参观完南湖,队员来到了南湖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正中央上方的中国共产党的标志异常醒目,彰显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不屈,更彰显着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志气。泛黄的报纸、黑白的旧照、生锈的枪炮,以及革命先辈用过的日常用品等物品无不承载着一段段光辉的历史。中国的灾难始于鸦片战争,但是中国的繁荣不会结束。由一楼暗色调的沉重一步步穿梭在历史间,最后抵达三楼是亮堂的欣喜,这中间又岂止是楼层的距离。百年间,翻天覆地之变,此非一人之功,乃千万同胞前赴后继。作为新时代的团员,党员,我们更应该承担起责任,为中华之崛起奋斗!

    海宁文化,多彩多姿

    实践队成员参观了海宁著名的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一路看到了许多精致的彩灯,皮影……尤其是彩灯令大家都叹为观止,每一个彩灯上的剪纸都由艺人精心剪裁,与灯光相互映衬。一个个精致的彩灯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非遗文化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伟大与文化传承的魅力。正如于丹描述的那样,他们用尽了自己的体温去捂热一份份执着与坚韧。

    漫步在青石路上,各色油纸伞为天,绿茸茸的青苔为地,每走一步,都感受江南的温婉与灵动。时隔多年,虽没有沈钧儒笔下的"绕城宫柳拂长街",但"桥外晴漪净似揩"已然让人深陷美景其中。

    据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那么从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开始。因此参观博物馆也算是满足了队员们的一个心愿。博物馆的负责人在一楼给队员们进行了讲解。通过逐渐对展品了解,也对海宁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从新石器到明清,每一个文物都在诉说自己的故事。附身观看,好似听到它们低喃。紧接着还参观了二楼的恐龙馆,书画展和奥地利银器展。三楼是当地最著名的硖石灯彩,与前几日南关厢的不同就在于这里的更加精美。独特的布置加上各种色调的微光搭配,墙上再挂着对该技艺的介绍,简约而又不失内涵。情不知何起,一往情深。

    为爱同行,尊老敬老

    “弯腰”活动是和当地义工一起完成。通过一路弯腰捡拾垃圾,一路和义工聊天,队员们了解到他们许多也并非本地人,但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们希望通过“弯腰”活动,改善城市环境,让市民在日常中能因他们的善行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短短的相处,让队员们明白全国闻名的海宁义工,名副其实。上至六七十岁老年人,干劲十足不服老;下至六七岁孩童,耳濡目染做起事情也井井有条。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海宁没有义工这个称呼,而是每一个人都加入志愿活动。这份精神,是每一座城市的人都应该学习的。

    在海宁义工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周王庙的一处敬老院。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到敬老院因此有点激动,也对如何照顾老年人有些茫然。打好温水,把毛巾放入水中,先给他们润湿头发,接着倒上洗发膏,慢慢抹匀……一系列简单步骤,大家却做的很仔细,生怕不小心弄疼老人。

    大多数老年人行动不便,耳朵不好,脑子思考也十分吃力,这让队员们内心五味杂陈。聊天时因为语言不通,所以沟通有障碍。但是有一位88岁的老奶奶,突然把其中一个顺路经过的队员叫过去,不断地抓住那个队员的手,和她说自己的子女与孙子孙女。在义工给老奶奶剪脚趾甲的时候,有一位驼背的老奶奶看了看队员们走进了房间。

    老话说的没错,每一个老年人都是老小孩。“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白叟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尊重长辈,不仅是自己的亲人,也应该关爱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希望每一个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生活。

    关爱不止,爱心永存

    在即将离开海宁和爱心暑托班之际,队员们每个人与班中的两个孩子建立长期互助关系,方便队员们以后对孩子们进行长期跟踪联系,这也是今年我校赴海宁实践队的一大突破性尝试。

    本次的海宁实践之行的队员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为他们将来的社会经验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也磨砺了队员们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之下的精神意志。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既然队员们选择了这一条道路,必然会坚持到底。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