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暑假培训源自中产焦虑

2017-08-08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黄帅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六岁儿童在暑假(幼升小)的一周要上18次课,涉及门类繁多,比如游泳、绘画、跆拳道、尤克里里、英语、乒乓球、国学、语言表演,让人颇为惊愕。此案例比较极端,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恐怕是大多家长的共同心理。

疯狂的暑假培训源自中产焦虑?

  家长痴迷于将孩子送到各种名目的暑假培训班,早就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耐人寻味的是,近年来,坊间评论此类现象,除了从中小学生教育的教育谈,许多人将课外培训班和“阶层焦虑”绑在一起,甚至只要有人去批评这类现象,就有反对意见称,这是搞不清当前教育实质的“天真”。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往具体里说,很多人认为是要让孩子受到知识和美的熏陶,将来考进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能赚大钱,成为“人上人”。但是,人生不可能是被完全规划的,物质充裕只是保证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美与爱的教育,责任与正义的熏陶,会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三观、良好的性格与修养。对于这些,恰恰是各种功利性强的培训班不能做到的。

  当然,许多人的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密切关联是客观存在的,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在《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中认为,教育机构被资本和权力划分为一个个场域,学生在名校中也直接受到社会精英的垂青和赏识,学习能力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正相关。“寒门难出贵子”的流行观念,也在刺激着每一个“求上进”的家长的敏感神经,生怕自己的孩子被阻拦在阶层上升的通道之前,甚至连既有的阶层都保不住,坠落到更低的阶层上去。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才能理解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去读一些“贵族培训班”,比如去学打高尔夫球、学马术,全然不顾这是否合适孩子的特性和家庭情况的需要。

  许多人在经济和文化层次上还没有步入中产阶层(或者叫中等收入群体),却染上了“中产焦虑”,或者说,这是一种“预备中产”的特殊焦虑。一方面,他们看到了在一二线城市中教育的激烈竞争,从学区房购买难、进入优质校区难的现实中,许多人深感焦虑,为了不让孩子“掉队”,只好在自己经济能力之外的地方多下功夫。另一方面,现实情况又不允许他们成为真正的中产阶层,身边的人恐怕也多为本阶层群体,他们会感到莫名的压抑,这既来自身边人的竞争,也与内心的不满有关。

  但是,孩子将来能否成功,乃至跨越阶层局限、跻身更高层次,早年的多门类培训班教育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刻意模仿更高阶层群体的生活方式,更是东施效颦之举。与其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不如让孩子从小锻炼用于奋斗的意志,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修炼心性,在具体可掌握的领域内获取学习的方法论,这些看似不够“高大上”的启蒙才会在未来发挥功效。迫于焦虑而在孩子教育上揠苗助长,无疑是本末倒置。

【责任编辑:产娟娟】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