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弑母案背后问题重重,别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了!

2017-07-31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青少年都有哪些心理问题?青少年犯罪的背后到底有哪些问题?如何让他们敞开心扉,又该对他们进行怎样的心理干预和帮扶呢?

    7月28--29日,第四届中国(青岛)青少年心理工作先锋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上海、广州、成都、济南、青岛、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近百位两岸三地青少年心理、法治服务实务工作者,围绕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等话题开展了主题演讲和讨论。

    一个17岁的少年举起斧子,砍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并将母亲的尸体埋在自家院子里的鸡圈。让他扬斧砍向母亲的仇恨,来自母亲2年多的家中“囚禁”。当青岛温心计划公益创新平台创始人康龙讲起这样一个案件时,台下的很多人开始唏嘘。

    在康龙以及很多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个可以避免的悲剧,如果在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有人关注到他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如果有人可以帮助他……

    作为和检察院合作的第三方,康龙团队负责这个少年被起诉前的调查评估。在与少年的深度交流中,他了解到了少年弑母背后的一些问题。

    “孩子从小常常挨打,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手里的皮鞭,母亲强势,对其管控很严。初中时,怕他出去玩,每次上学他母亲都偷偷跟着他。孩子想要出去打工,被母亲多次拒绝,并把他关在家中。”这越来越多的事情让少年积累了太多负面情绪,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对于这样一个案件,康龙和团队同事最终将向检察院提交一份专业的评估报告,不管这份报告对量刑是否有意义,但他希望这样的“诊断”能够对少年以后的矫正有作用,“不管是在监狱中,还是社区矫治过程中,都能够对症下药,真正让孩子改变。”

    如何让问题青少年或者犯罪青少年真正悔罪,并改变,这也是论坛上专家们集中讨论的话题。

    对这些孩子的心理介入和干预要怎么实现?专业社工是很重要的力量!

    那么社工的介入究竟对于这些孩子有什么现实意义?

  (感兴趣也可以回看直播哦)

    青岛市市北公安分局镇江路派出所副所长,温心计划公益创新平台创始人康龙表示,专业社工的介入为青少年罪犯所提供的心理评估(量表)为起诉阶段的审判定性提供一个参考。其提供的摄入性访谈和专家远程督导帮助,有助于专业社工在服刑期间和公检法一起对青少年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心理矫治和帮扶工作,在青少年认罪的情况下,进一步帮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性,达到悔罪状态。促进青少年罪犯心理的完善和人格的改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二次犯罪的可能性。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安徽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姚峰表示,专业社工者在对青少年罪犯的所处的生存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了解的情况下,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的全方位评估为青少年罪犯在起诉阶段的审判定性提供可能具有决定性的参考(曾有向检察院提交的研究报告,最后帮助青少年免于刑事处罚的例子)。同时在后期通过理解性的谈话疏导,帮助青少年找到犯罪的内在动因,帮助改变其生存环境,改变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帮助建立内化规则。预防青少年犯罪及二次犯罪。

    山东省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王长征表示,心理干预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孩子心理的疏导,对于已经在服刑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心理顾虑是多种多样,也是多重的。虽然我国法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重回社会不会受到歧视会封存他的档案,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担忧。比如命案在身的会担心家人受到报复,无家可归的会担忧生计,家境优越的会担心脸面无光……我们未管所也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门监控大家的心理发展,并定时疏导。

    链条性关注和帮扶很重要

    康龙说:“目前很多的社工帮扶机构都是单兵作战,只关注到孩子某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都是分开的,并不成体系,比如,从孩子被捕到调查审讯,再到审判,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很具体的,但是孩子到未管所之后这些东西就封存了,心理干预不能连续进行,如果能形成有效的链条式关注,一定会有更好的心理帮扶效果!”

    视频/摄影:李雅偲

    编辑:陈凤莉 李雅偲 王可尔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