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分析师百万年薪不好拿

2017-07-24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慎良

  内幕被查、业绩变脸、高管减持、股价闪崩、研究员挨骂……上周不少中小创公司成为市场走弱的主力,而此前强推它们的研究员则不可避免地成为替罪羊。那么,券商分析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职业呢?在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不少研究员争相躲闪,不愿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个别接受采访的研究员,则低调地表示自己的工作,就是调研、路演、写报告。

  揭秘

  分析师预测是否准确与薪酬无关

  自上周一两市有500只个股跌停后,券商分析师的日子,在外界看来就不大好过;尤其是分析师强推的股票,股价回撤幅度超过两三成,则更是被很多散户所诟病。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分析师对所推股票的准确率,并非特别在意。一家中等规模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师说,“这个时间点,我觉得挺正常的啊。市场涨涨跌跌,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去年入围新财富榜单的一位分析师则称,“至于市场说研报是反向指标,我们也没有办法解释和制止嘛。本来预测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你可以查查市场最牛的分析师,预测的准确率能有多少。”

  上海一家券商研究员分析这种现象时表示,现在多数券商的考核机制是年度评定,根据报告数量、从业年限、领导评判的报告质量等因素综合评定、调职及加薪。而对于所推荐股票的涨跌幅,很少计入打分。“预测的正确与否不与薪酬挂钩,所以在追求正确性上研究员没有动力,只能靠个人水平和自觉。”

  据某机构统计近两年券商的策略报告准确度统计显示,在2014年,无论是预测点位还是推荐金股,大部分券商准确率不高,其中有56%的券商在大盘点位上预测出错,而发布金股的11家券商中,失误率普遍在20%以上,其中某大型券商因为47.05%的荐股失误率获评“最不靠谱券商”。而在2015年,26家券商推荐的不少带中字头蓝筹股表现也令人失望。

  调查

  研报不仅要标题党还要能赚钱

  券商研究员也被称为卖方分析师,既有收入高、学历牛的光鲜一面,又有加班出差工作强度大的一面。

  在调查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这个流动性极强的行业,甚至有研究员每年换家公司。一位接受采访而不愿透露姓名的首席分析师简历就显示,其三年换了三家公司,而这并非极端现象。该分析师去年在一家知名度较高的券商,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今年则跳到一家规模小一些的券商,担任行业首席分析师,成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是许多研究员最为看中的荣誉,这意味着在圈内一举成名。

  一般而言,券商研究员们年薪1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差距悬殊。一般新财富排行前5名的研究员,年薪高达二三百万元。一线的大券商中,资深的研究员年薪百万元左右,一般的也有三五十万元。问到这位首席分析师的收入是否超过了百万年薪,他则避而不答。

  不过他很少有闲暇的时间,“现在正在南方,平时一半时间出差,一半时间路演。做了首席,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忙了。”这位首席分析师还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天的工作,“不算加班,安排得非常紧张。”照他的话说,早上8点到单位,随便吃点饭,开30分钟晨会,然后开始电话路演,9点半开始看大盘。午餐和下午继续路演,5点钟找行业专家或客户晚餐,晚上加班写报告。这还不算有重大事件发生,比如重大政策对所在行业与公司的影响,比如国际或国内的突发事件,平时还有年报点评等。

  另一位上海的资深研究员称,在网络、微信、直播视频和图片迅速传播的背景下,尤其是受到网红的影响,研究报告不仅有标题党,而且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要拼影响、拼时效、拼点击率,更重要的还要给基金公司赚到钱。他感叹道,“研究员的报告,是一样都不能少啊。”

  另据了解,80后甚至85后已成为研究员主力。一家有百名研究员的中等规模的研究所,80后分析师占了八成。作为年轻人挑战的行业,90后研究员也陆续登场。新财富去年统计数据显示,报名参评的1200余位分析师平均年龄仅为31岁。其中有606位分析师是85后,90后研究员已陆续登场,20余位参评分析师未满26岁。

【责任编辑:新闻实习生】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