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自闭症学校:不办家长要疯,办下去校长要疯!

2017-06-12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在山西太原,有一家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名叫“灵星特教学校”,7年搬家4次,90后李小姣是这家机构的负责人。不仅要忍耐各种折腾磨难,李小姣还要面对各种非议: 有人说她学校有69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收费的,她可赚了不少钱;还有人怀疑,她挂羊头卖狗肉,是不是借着办学有别的神秘企图;还有人说,她就是年轻一时兴起,过把瘾“就死”,这样的机构不会干长久的……

真相到底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近期专程两次来到山西太原市郊的这所学校,一探究竟。

  机智如你,看完她的故事,快来评论区畅所欲言!

  “自闭症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2015年就有媒体报道,北京、深圳、广州等地调查显示,我国的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比率约1%。以此推算,全国自闭症个体可能超过1000万,0至14岁儿童的数量超过200万。

  杰杰的故事:

  4月份,“世界自闭症日”前夕,造访山西太原灵星特教学校的好心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自闭症了解不多,记者第一次见到的李小姣穿着蓝色大衣,扎着马尾辫,抹着口红,看起来很利落,有一份超过年龄的成熟。

  一个上午就得接待两三拨客人,说着差不多的话,早上11点钟,李小姣喝了一口水,起身准备把客人送走。经过大班的教室外,门突然打开,“救命啊!”自闭症孩子杰杰夺门而出,参观的客人一下子愣住了。李小姣顺势从背后一把抱住小杰杰。

  杰杰特别喜欢动画片《熊出没》,上着课,这个孩子会突然跑到教室最前面,对着镜子喊一句台词。与外人的想象不一样,自闭症的孩子大多没有攻击性,但却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甚至连最亲密的父母叫他们的名字时,他们也会无动于衷。

  她,凭什么有这么多的爱心

  与很多年轻女孩一样,李小姣怀揣着梦想,从山西忻州到省城太原上大学,在当地电大念教育管理专业。只要有时间,她就在老师开的心理机构做辅助教师。

  正是在这家心理机构里,她遇到了三岁半的小男孩超超,她本能地开始逗孩子。可是,超超看了她一眼,眼神就飘走了。李小姣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儿童,对他们的认知几乎为零。

  如何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很难!

  绝大多数的情况是,直到孩子两三岁,家长才慢慢发现他们听不懂指令。如何治疗?没有药物,甚至致病成因都是迷,只能通过康复训练,一点点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超超的故事:

  如同很多大学毕业生喜欢间隔年一样,她想着花一年时间做想做的事情。完了之后,按照家长的想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稳定的爱情,开始新的生活。但实际的进程如何呢?

  她,凭什么说服父母

  在外人眼里,李小姣简直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父母希望她回到老家忻州,朝九晚五,做一个大家眼里的乖乖女。她却偏不,觉得年纪轻轻,不能被束缚住,还想从父母那借2万块钱,打算租个房子。在父母眼里,她走火入魔了。

  就这样说服父母:

  家庭矛盾一触即发,一向宠着她的父亲首先不干了,“太天真了!”。李小姣采用迂回战术,找到爷爷奶奶诉苦,来龙去脉地说了一遍,李小姣言之凿凿:“这是行善积德的事情,总比无所事事强吧?”“父亲是个孝子,爷爷奶奶特别惯我。”李小姣在僵持中撕开了一个口子,试图逼迫父亲“就范”。

  自由是要靠争取,但接下来如何用好这份“自由”?在太原城北部的北大街,她花了一万五千元租了一个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为的就是离超超家近一点,用了剩下的5000元买锅碗瓢盆和教具。一向不为钱发愁的她,突然发现根本不够花,就连教学的黑板都买不起了。

  就这样,学校磕磕碰碰办到了第四个月,李小姣的健康也拉响了警报:连着发烧三天,上课不能中断,只能电话求助母亲,来太原帮自己做饭。第四天夜里,李小姣突然休克了,母亲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二天她醒来,父亲已经坐在了病床边。第一次吼了李小姣,这是他俩第二次冲突。

  李小姣说:“我刚有这一点希望,不能放弃。”她父亲抬起手要打她,李小姣哭着说要坚持,父亲沉默了。

  一个不到20岁的小姑娘,办一个学校谈何容易?这些孩子,在屋子里蹦蹦跳跳,邻居不堪其扰,上门插着腰给李小姣讲理,她只能赔笑。李小姣说:“邻居天天敲门,一听到敲门声她就紧张。”

  她,凭什么来维系公益学校

  土豆是什么?

  超超认识图画里的土豆,现实中的土豆却不认识,自闭症的孩子不善于迁移。于是,李小姣买菜带着超超,告诉他裹着泥土的也是土豆,一听到是土豆,超超就跑到菜摊拿起来就啃。摊贩遂破口大骂,李小姣赶紧道歉,对方却不依不饶,她觉得很委屈,护着超超和对方吵架。

  也曾徘徊无奈:

  为了让孩子融入社会,李小姣会带着孩子去超市体验生活,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捏碎方便面。有时候,李小姣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追着孩子,把捏碎的方便面买下来。

  有人不解,李小姣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价值?

  家长认同李小姣,但这样的民办学校能否被社会广泛承认?李小姣回忆给学校办证的经历也是一肚子苦水:2010年,只有四五个孩子,想办证不够格;2012年,咨询结果办证有困难;2013年决心办证,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也很理解,但囿于政策还是办不成;2014年,打了一个擦边球终于办成,注册成灵星社区服务中心;2015年,她想办法变更了业务范围,加上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但“教育”俩字还是不能写。

  她,凭什么让低收入的老师跟着她干

  自从开办学校,她不得不与各种人打交道:见过有“好心人”,带着很少的慰问物品,扯着横幅,让学生们配合拍完照片,拍拍屁股走人。

  尽管如此,她不得不接待大量访客,原因很现实,能给学校减轻负担且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

  如今,灵星学校有志愿者100多人。在这里,老师的每月收入只有1200元,为什么还有年轻人愿意在这里工作?

  这里有个“小气候”:

  1990年出生的李林峰是这里唯一的男老师。早上6点半起床,8点40分到学校,穿越大半个太原城,公交加自行车,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

  “这里不是来钱的渠道,但我自己真的挺喜欢做老师的。”李林峰直言。

  有朋友看他拿工资不多,加之没女朋友,认为他做事太理想化。他却不以为然,来这里工作有带着理想的理性,自己有长远的职业规划。

  他坦言,一方面男老师在特殊教育领域比较少,可以大有作为,为此他专门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灵星学校规模不小,如果以后学校运营得到政府的资助,老师也会有一个好的出路。

  记者问李小姣,未来灵星学校的出路在哪里?“希望政府能管起来,老师就有保障。”她说。

  如今,她变得更加务实,学校要长期办下去,绝非一日之功。在给老师开会的时候,她提出一个愿景,把学校变成山西自闭症孩子的“清华大学”。

  她,凭什么面对家长期望的“绑架”

  看着李小姣开私家车上班,有的青联委员不能理解,公益人的生活能这么好吗?

  这样的说法传到了团太原市委副书记杜志强的耳朵里,他还把资助李小姣的青联委员叫到一块谈心,“为自闭症儿童开办专门学校,并不是什么个人的义务,李小姣卖了房子做这个事,太难能可贵。”

  庄帅帅是是李小姣的同事,在她看来,在山西很多人对公益的认知,还停留在免费的水平。“公益的概念是付出爱和行动,公益是有成本的。”她说。

  在灵星学校,收费从1200~1500元不等,有的孩子语言课程需要一对一上课,还有一些普通课程需要一对二或者一对三上课。整体而言,学校师生比在1:2。如此的公益,做起来有些捉襟见肘。

  期待你的观点

  视频:李雅偲 章正 音频:李雅偲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记者:章正 编辑:李雅偲

【责任编辑:齐琪】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