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蒲公英”的求学式乡愁:游走在故乡与他乡

2017-05-2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翔

    本文系青团子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

    导语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随着考试结束铃响,他们收拾行囊,各自奔往全国各地陌生的大街小巷。而现在,中学课本出现的乡愁,将他们一一浸没其中。前人的那么多辛酸过往都摆在眼前,他们暗暗发誓要努力走出一个好听的故事。

    ━━━━━

    心藏故乡,在他乡流浪

    “毕业后也许会留在这里,也许会去其他城市,但不会回到家乡。”离家求学两年的佳宁在谈到毕业后去向这个问题时,一半笃定,一半迷惑。

    今年20岁佳宁的来自河南商丘,目前在杭州的一所理工类高校读大二。高考那年,她的分数比河南地区的一本线高出二十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她把杭州放在了第一位。“当时只想着通过这个机会离开家乡,去到大城市开开眼界。”很早的时候,佳宁就对杭州这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开放型城市”城市充满了向往。

    被录取的佳宁顺利进入该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学习。从此,她和家乡就“只有冬夏,没有春秋”了。

    商丘位于河南的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点,与杭州的直线距离是624.9公里。普通快车的硬卧只要200多元钱,但需要坐十来个小时。相比之下,高铁倒可以节省一半多的时间,但二等座的价钱却是343.5元,并不便宜。好在学生证的优惠可以为佳宁省下一部分车票钱。“高铁二等座七五折,普通列车则是半价,很划算。一年有四次优惠,也就是寒暑假的来回。”不过有时遇到票源紧张的情况,特别是春运期间,高铁和普快硬卧都被抢光,就只能买硬座了。但想到即将抵达的是一座心仪已久的城市,佳宁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激动。

    学校附近的商业广场成了他们最常去的地方。有时吃完饭,他们也会和老人孩子们一起看大屏幕上放映的电影。

    走出火车站,眼前的杭州并没让佳宁失望。“街道干净整洁,城市基建完善,很漂亮,很人性化。最重要的是它比我想象的更开放,格局更大。”但惊喜的同时,一系列不适也随之而来,首先就是当地的饮食。比起盐味重、烹调方式略显粗犷的河南菜肴,杭州菜偏甜,口味偏淡,制作精细,起初让佳宁很不适应。一次,她无意中在学校附近发现了一家河南人开的面馆,这多少让她漂泊在异乡的胃口得到了安慰。“最常吃的就是烩面,还有一些炒菜,盐味比较适合我。”尽管如此,佳宁也并不常去,只偶尔一个星期一次改善伙食。“老板人很好,每次看到我都格外亲切,不过最常去的还是食堂,方便又节省时间。”

    除了饮食,当地的气候也着实困扰了佳宁一段时间。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冬季温热,再加上阴雨天较多,空气湿度大,这对于在常年干燥晴朗的北方待惯了的佳宁来说,似乎每天都感觉到身上黏糊糊的。同时,佳宁所在的校区位于下沙区,是杭州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因此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相比于北方老家的沙尘天,下沙区的空气更让人感到难受。

    而佳宁的高中同学却没有类似的烦恼。“他们大多都留在了河南,很少有来到省外上学的。倒是有一位同学也在杭州,不过我们联系不多。”佳宁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还是没想到几个跑到外省的同学。有时候,同在郑州上学的几位高中校友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看着朋友圈里晒出的照片,远在杭州的佳宁更多的还是羡慕。尽管如愿逃离了家乡,来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但她心里偶尔也会在想家时掠过一丝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跑这么远来上学呢?

    相对来说,佳宁室友的情况好了很多。据佳宁介绍说,她的几位室友虽然分别来自四川宜宾、贵州贵阳、浙江丽水和义乌,但各自的父母都在浙江工作生活,家也搬到了这里,因此可以经常和父母相聚,想家的念头也就淡了许多。“对我们而言,哪里有家人,哪里就家。”佳宁的室友对此很坦然。而在谈到乡愁时,她们一致认为,大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压力还不是很大,对家乡的认识也不深刻,因此所谓乡愁多数只停留在饮食、气候等层面,比起成年人要浅显一些。“当成年人经历和思考更多之后,就会发现故乡和他乡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比如价值观。这些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认识到。”

    就这样,他们攥着一纸录取通知书,沿着纵横交错的铁路,东进西行,南下北上。他们逃离了这片烂熟于心的故乡小城,如愿来到这一方更广阔的天地。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使得他们很容易就能包容和融入一座面生的城市。但从小衣食住行的养成和风土人情的浸润把一个地区的面貌深深烙印在他们血肉之间,稚气未脱的脸上还依稀可见父辈的容颜。心怀故乡而流浪在他乡的大街上的他们,从未觉得自己的脚步如此沉重。

    有时也会孤独和沉闷。一个人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夜晚的风很凉爽。

    扭过头来,故乡又何处

    家在山西晋城的玥琳,两年前来到了同样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苏州,但比起佳宁,她的求学经历要更为艰辛。等到大学毕业,就是她离家上学的第十个年头了。

    住在晋城县区的玥琳,初中时就离开家乡,来到位于市区的市级重点中学读书,高中时转到了隔壁长治市的省级重点中学,大学又跑到了几百公里外的苏州。长期与故乡分离的她在老家几乎没有朋友可言,每次回到家里都孤零零的,找不到人可以说话。更糟糕的是,玥琳已经连家乡话都不会讲了。“每次回老家,都只能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人家讲着方言聊天。我不会说家乡话,一句都插不进去,偶尔憋出来一句普通话,周围人就全部安静下来了。”玥琳说到这里,一脸的无奈。

    高考结束,玥琳把苏州放在了第一志愿,一心想要来到这座她初中时就深深爱上的城市。晋城到苏州之间还没有通高铁,去太原转车又太麻烦,最好的选择只有硬卧。二十二个小时的车程对于玥琳来说无聊而漫长,除了必要的行李外,她每次都要带两个两万毫安的充电宝,一台KINDLE,几本小说还有一些零食,用来打发硬卧上难捱的时光。说到这漫漫求学路,玥琳笑说:“我的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

    可来到苏州,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去。饮食和气候,这一压在在众多异地求学的大学生身上的两座大山,至今仍然困扰着玥琳。苏帮菜的口味比杭州更清淡,也更嗜甜,在玥琳眼中,苏州的很多食物都让她感到很怪:“为什么元宵和月饼都是肉馅的?西红柿炒鸡蛋竟然是甜的?面条还都那么细那么软?米饭也不如东北大米好吃?”山西人嗜老陈醋如命,然而苏州的超市主营口味相对平淡的镇江香醋,这也是玥琳最不能忍受的一点:“我吃面条必须要加醋,可镇江香醋根本没味道,放再多也没用。”

    而在气候方面,不同于北方冬天的干燥风,苏州的冬天潮湿而阴冷,寒气在身体中由内而外散发,即使晴天也依旧“冻人”。“穿再多衣服都没用,想躲都找不到地方,在哪儿都冷。”玥琳表示,在她的朋友圈里流行这样的说法:苏州冬天的太阳,就是冰箱里的灯。但最让玥琳感到意外的还是苏州的空气,竟然比在老家还要糟糕。据了解,晋城虽地处煤矿大省山西,但由于服务业的发达以及对煤炭的合理开发,反而使得晋城的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优良水平,还曾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等称号。而江南水乡苏州虽然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越发严重的空气污染。玥琳表示,来到苏州后,本身就患有轻微支气管炎的自己比在老家时咳嗽得更多了。

    五一假期。男生的返程票买在了晚上,他不得不抓紧时间在门禁之前赶回学校,好在这个站点还有最后一辆自行车。

    即使有着种种不适,玥琳的大学生活还是过得丰富多彩。从小学习舞蹈的她,大一时就加入了学校艺术团的舞蹈团。按照团里的规定,所有成员每周都要集中排练一次,遇到大型的比赛和晚会就往舞房跑得更多了。来自不同的专业的成员们聚在一起练习节目,打打闹闹,度过了不少快乐的时光。而付出的汗水也并没有白费,两年来,玥琳跟随舞蹈团多次斩获各大舞蹈赛事的奖项。再过二十来天,学校一年一度的舞蹈大赛又要开始,每个学院都在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准备,玥琳也比平时更忙了。除此之外,她还是学校历史社的社长,管理着一个几十人的社团。这样的社团活动经历让她在大学里交友广泛,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大多数朋友都来自外专业,玥琳自己反倒是连本专业同学的名字都还没认全。玥琳坦言,在自己的学校里,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而在业余时间里,玥琳经常会做些自己喜欢但在高中时期没时间做的事情,例如追剧、看书、做收纳,还有LOL。提到游戏,她满脸都是抑制不住的兴奋:“虽然是女生,可我的LOL一点都不坑哦,我辅助打得贼6。”

    眼看生活正在越来越顺心,但很快,玥琳再次感觉到了故乡和自己的疏离。和山西的男朋友异地恋一年多后,两人最终还是分手了。“分隔在两个差距那么大的地方,彼此的价值观甚至朋友圈都不一样了。”玥琳对此很无奈。在她刚进入大学不久,两人就开始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聊天也经常闹得不欢而散。为了不被男朋友监视,玥琳还曾被迫偷偷换过一个QQ号码。这样的感情让两人都不开心,不久便和平分手。那时的玥琳觉得,故乡,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再一次抛弃了她。

    可生活总还要继续。很快,玥琳就调整好状态努力向前看。关于未来,她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考研深造。但至于去哪里,她也很迷茫。此时的故乡和他乡对于玥琳来说,似乎同样陌生。

    他们曾经发誓要离开闭塞的小城,去闯荡更大的世界。他们怀着勃勃的野心书写未来,却首先被刁钻挑剔的舌头给打败。他们逐渐发觉到自己内心深处和一座陌生城市的种种牴牾,留恋地回头去看,却发现与故乡的长时间疏离早已使得自己与曾经熟悉的一切格格不入。故乡和他乡拉扯着自己,迷迷糊糊地搅进了行驶几百公里的车轮中,天旋地转。他们顿悟,自己的乡愁,和读到过的余光中、席慕蓉都不一样。

    在学校的食堂吃久了也会腻。校外的饭馆也许不一定有家的味道,但总能安抚一下自己漂泊在外的胃口。这些饭馆,多数为了学生而开。

    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说起来到北京上学的原因,河南的小雨至今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我最想去的城市是上海,我想魔都应该是很多女孩子的梦想吧。”

    高考那年,小雨把上海的一所高校放在了第一志愿,期望着能够来到这座“很多女孩子梦想中的城市”。然而,由于先前报了一所提前批的北京高校,小雨被“横刀夺爱”,与上海擦肩而过,来到了北京。“本来那所提前批的学校是我报着玩的,按照往年的分数线我是不会被录取的。可没想到今年它在我们省扩招了,然后就直接被提走了档案。”

    虽然没能去成上海,但是小雨并没有太多的失望,相反,还有些惊喜。“毕竟北京也是首都嘛,又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能被那所学校录取还是很出乎我意料的。”

    就这样,小雨的南下计划暂时搁浅,她怀揣着梦想,继续向北进发,成为了年龄较小的“北漂”一族。本想着北京和河南同属于北方,相隔也并不远,不存在适不适应的问题,但初来乍到的小雨还是被吓了一跳。“北京的雾霾果然名不虚传,出门都要戴好几个口罩。而且空气比河南干燥得多,冬天的风也很烈。”有时碰到沙尘暴天气,整座城市在漫天的黄沙中变得昏暗,远处的建筑物只能隐隐露出一个轮廓,汽车、绿化带、街道上都蒙上一层薄薄的尘土。每到这个时候,小雨都躲在室内不敢出去,在中原生活了十几年的她,还从没见过这种景象。“如果在这种天气里出去,不知道要吃进去多少土。”

    除了严重的雾霾,巨大的生活压力也是众多“北漂”一族在北京的生存难题之一,这两点甚至已经成为很多人“逃离北京”的最直接的原因。而对于后者,小雨表示,由于自己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内学习、生活,对社会接触较少,并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在北京生活的种种艰难,但在学校里,来自同学们的压力已经让她对未来有些茫。“接触到的人一多就会发现,周围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和从小生长的环境也很不一样,所以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进而担心自己将来怎样进入社会并立足的问题。”

    与前三位受访者相比,从山东老家跑到广东上学的成浩无疑面临着更大的问题。首先就是语言的不通。虽然已经来到广州三年,但除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外,成浩还是没怎么学会当地的方言。在学生构成较为复杂的高校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都以普通话为主。而到了校外,由于众多外来打工人口对当地语言环境的响,无论是白领精英还是普通劳动者,基本都通行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可供成浩学习和使用的机会并不多。但当他真正遇到一些讲着地道广东话的当地人,尤其听到是三位广东室友用方言交流的时候,还是会立刻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真正走入这座城市。

    同时,广州的高消费也带给成浩不小的压力。“一瓶矿泉水要3、4元,出租车起步价也要10元,续租价每公里2.6元,这都比在老家时要贵。在校外的餐馆吃饭、买东西、逛景点等等的花费也比较高。”为了不给家人增添过多的经济负担,成浩经常在课余时间里找些兼职,补贴日常开销。然而在进入社会尝试着自己赚钱,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之后,成浩才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易。“在那些兼职岗位上,领队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就对你格外照顾,相反,还会因此对你要求更严,期望更高,甚至还会出现压榨大学生的情况。”有时辛苦了一整天,双腿酸疼,口干舌燥,但得到的报酬也只有几十元钱,最高时也不过一百元出头。“广州的人口来自全国各地,社会环境也比较复杂。特别是这种没有保障的兼职工作,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被骗。”尽管丰富的兼职经历让成浩积累了不少经验,对社会上的一些工作岗位也有了一定的辨识能力,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不是在家里,出了事情都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没有家人给你收拾烂摊子,所以凡事还是要多长个心眼。”说到这里,成浩扶了一下眼镜,轻轻地叹了口气。刚二十出头的他,眉宇间已经展现出同龄人中少有的成熟。

    但当提及家里的时候,他突然又像个孩子一样,掩饰不住的兴奋。“好想念家里的煎饼卷大葱啊,我一顿能吃好几个,都是我姥姥摊的。”成浩说,出门在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的姥姥。上大学前,父母给他买了一部新的手机,之前的旧手机就给了姥姥用。为了以后联系方便,成浩专门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教姥姥怎么用微信发消息,怎么视频聊天。但到了大学,由于课业活动繁忙,加上周末的兼职工作,本来约定好的一周三次视频通话只好缩减到了一周一次。“但是每次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姥姥,心里都很高兴。同时还有一点心酸,毕竟自己不能陪在她老人家身边。”每到这时候,成浩都会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不想被姥姥发现,怕她又担心,姥姥一看到我哭,她也会哭的。”

    而谈到未来,成浩说,自己其实很想在外面好好闯荡一番,但家里的老人是他最大的牵挂,所以权衡之下,他还是决定毕业后就回到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想再让家人操心。“有时会责怪自己当初的决定,也许更好的选择是留在山东老家上学,最起码可以离老人近一些。”

    类似于成浩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把儿时的温柔岁月寄存在故乡的温床,把对未来的憧憬带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中慢慢勾勒。他们立下豪言壮语,非要做出一番事业才甘心衣锦还乡。但现实何尝容易?他们也渐渐被房价、户口、求职等压弯了骄傲的脊柱,磨灭了曾经的壮志。他们已经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各方面压力,但还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对此有着深刻的体悟和丰富的经验。他们低头打量一下单薄的自己,终于明白了“家是唯一的城堡”,可当初的诺言还没兑现,胸中的热血也尚未冷却,是去是回,他们站在人生迷茫的十字路口。

    聚会过后,他们结伴回到学校。

    ━━━━━

    后记

    在二十上下的年纪里,他们成为了儿时最渴望成为的蒲公英。跟随着梦想,他们飘过大江大河,掠过山脉田野,从落叶的针叶林到常绿的阔叶林,从亚寒带的冰雪到热带的季风,水土的过渡和四季的变迁一一从眼前掠过。他们背负着一个家庭的期望,怀揣着一个酝酿已久的梦想。他们曾以为明确自己的目的地,豪言壮语说得比谁都响亮。然而现实给了他们以当头棒喝,生活的洪流裹挟着他们每一个人,只能踉踉跄跄地向前奔跑。曾想过回到那方熟悉与温情,但还是迷恋大城市的繁华,同眼前的一切做着最后的妥协与周旋。一来二去,他们也开始染上了乡愁。对于这种乡愁,他们一时还找不到什么可以化解。

    到底怎样才能化解?这个连父辈都没搞清楚的问题,他们也陷入了同样的迷茫。又到了回家的季节,他们再次整理好宿舍,拉起行李箱,匆匆忙忙地走向车站,耳边回响着一千多年前的崔颢就提到过的一个人生命题:乡关何处?

    ━━━━━

【责任编辑:江苏记者站】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