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作家汪曾祺:珍贵而有趣的签名本

2017-05-19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珍贵而有趣的签名本

  手头上有本《你好,汪曾祺》,扉页上签有十一位专家学者的名字,还有不知哪位高人在上面画了个圆圈。这个圆圈到底是谁留下的,这些年来,这个谜团一直未解。

  2007年5月16日,是汪曾祺先生去世十周年的日子。“永远的汪老”系列纪念活动在其家乡高邮举行。活动搞得很隆重,包括汪曾祺追思会、汪曾祺书画展、《你好,汪曾祺》新书首发式、汪曾祺诗碑揭幕、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颁奖、《沙家浜》交响晚会等。汪先生子女,来自北京、南京、安徽、山东等地的专家学者、汪迷齐聚高邮。作为《你好,汪曾祺》一书的选编者,我也有幸参加了纪念活动。

  《你好,汪曾祺》扉页签名

  追思会环节,学者们纷纷发言,大家回忆与汪先生的交往,对其人其文的品读感悟,他的逸闻趣事等,真真是“一‘汪’情深”,温暖动人。

  《你好,汪曾祺》编于2007年春天。这是一本纪念文集,收有多人所写回忆追念汪先生的文章。此前,我已选编了几本汪先生的书,《文与画》《五味》《人间草木》《说戏》等,颇受读者好评。已故去的黄裳先生当年曾有如此评价:“《山东画报》把曾祺细切零卖了,好在曾祺厚实,可以分排骨、后腿……零卖,而且‘作料’加得不错,如《人间草木》。应该称赞是做了一件好事,我有曾祺的全集,但少翻动,不如这些‘零售’本,方便且有趣。”(见黄裳给苏北的信,书亦是苏北给黄老先生寄去的)《汪曾祺传》的作者、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安徽作家、资深汪迷苏北也都夸过书编得好。我也深知,汪先生的文字摆在那里,任怎么编排都是好的。那时那套北师大版八卷本《汪曾祺全集》已被我搬回家,沉迷其中。这套全集是在汪先生去世之后的1998年出版的。

  选编《你好,汪曾祺》,是在那几本书之后,也算是为汪先生去世十周年献上的心香一瓣吧。

  此书是第一本纪念汪曾祺的作品集。选编时注重第一手资料。作者中有三位是汪先生西南联大的同窗,像马识途、杨毓珉、巫宁坤,亦有当年上海的“三剑客”之一黄裳,也有汪先生的生前好友林斤澜、范用、邵燕祥、邓友梅、张守仁,亦有宗璞、铁凝、贾平凹、王安忆等当代知名作家,还有汪先生子女、当年学生、邻居等,这些人均与汪先生有过切实的接触,对汪先生的了解具体可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更具个性和史料价值。

  那之后,同类书又出过几本。金实秋编《永远的汪曾祺》,由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出版;苏北编《我们的汪曾祺》广陵书社2016年出版;苏北编《印象汪曾祺》山东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这四种书性质相仿,都是外人眼中的汪曾祺,坊间流传的关于汪先生其人其文的逸闻趣事也多能从这几本书中觅到出处。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选编《你好,汪曾祺》时,曾得到高邮宣传部慷慨相助,赞助两千册图书的发行,使得此书得以快速立项出版,赶在十周年之际印出,并作为纪念品送给出席纪念活动的专家学者。但也因赶得紧,具体编辑时间大概只用了两三个月,错讹之处不少,也给我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追思会后,大家拿着《你好,汪曾祺》签名留念,也有拍照合影的,各种忙碌。我也不例外,捧着一本书,找在场各位学者签名。匆忙中,有十一位老师在书上签了名,他们是:潘凯雄、邵燕祥、陆建华、叶橹、张守仁、王干、苏北、陈其昌、凸凹、傅光中、陈社。有趣的是,不知是谁在扉页右下角画了个圆圈。

  参加纪念活动是我第二次到高邮,第一次是数月前为编书查资料而去。每次去,都深深感受到故乡高邮对汪曾祺的厚爱——家乡父老在以不同方式回报着汪先生对家乡的拳拳深情。他们宣传汪曾祺,宣传高邮,不遗余力。热情的高邮人、小城浓郁的人文氛围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转眼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汪曾祺不老。他没有像他那句著名的唱词一样:人一走,茶就凉。事实正相反,他的作品一印再印、不断变换角度重出。据有心人统计,仅2016年,新出各种版本的汪曾祺集子不下五十种。他依然被无数读者热爱着、喜欢着,也依然有很多人在津津乐道于他的为人为文……

  汪曾祺用他的笔创造了一个诗意美好的理想世界。这些年来,浸润其中,也乐享其中。在我老家说什么东西或习惯好,爱用“养人”这个字眼,比如说水果养人、早睡早起养人。在我看来,汪先生的文字,也养人。它会让人向善向美、温文尔雅,也让人淡定从容、眼中有风景、心中有趣味。汪先生的文字简直有魔力,读来会上瘾,把人就那么给吸引住了。

  十年前所编的那本书,也会时时翻看。每当看到众多签名中,特立独行着一个可爱调皮的圆圈,都会忍俊不禁。这到底是谁心血来潮、灵光乍现?又有谁能告诉我答案?

【责任编辑:傅晓羚】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