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聚共识 共享发展新机遇

2017-05-1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德勇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论坛期间,与会各方就“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展开深入讨论,达成诸多重要共识,收获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以来的首次高规格论坛,反映了国际社会共谋世界经济发展大计的强烈愿望,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迈入新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依然复苏乏力,各国都在积极寻找重振经济的良策。与此同时,由于复苏乏力,也由于长期的发展不平衡,曾经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之一的经济全球化,则面临重大的挑战,逆全球化趋势明显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面对这样的全球性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就能轻而易举解决的,而是必须依靠各国通力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走上重振之路。另外,近些年,一些国家和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恐怖主义肆虐、难民大量涌现等,这不仅影响世界经济,更体现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所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针对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大的特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互利共赢,搭建起各国经济发展的合作新平台。

    这次高峰论坛,形成了广泛共识。主要体现在:一是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二是支持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努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三是希望将共识转化为行动,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四是期待架设各国民间交往的桥梁,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五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创始者,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中国的“独角戏”。相反,它是各国广泛参与的“大合唱”和“交响乐”,是开放包容的合作新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因此,我们看到,这次高峰论坛,参加者远超出“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理范畴,“一路一带”建设以亚欧大陆为重点,但它的辐射范围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各国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值得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新机遇,促进各国协同发展。比如,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同其他国家或区域提出的本国、本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如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和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等。在这样一个合作新平台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断挖掘和扩大利益切合点,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各国经济发展以至经济全球化增添新内容、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自然会面临不少挑战与风险。化解这些挑战与风险,关键在“通”上。这不仅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更重要的是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这次高峰论坛的合作成果组成部分,中国将加大对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同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签署文化、旅游、卫生、媒体、智库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等等,都是旨在通过强化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近过程,但却是一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畅实施的基础性保障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民心相通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并在这个合作新平台上,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各方智慧,共享发展新机遇。

【责任编辑:邓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