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的妈妈为什么狂打孩子?

2017-04-28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尹建莉

  宗教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人们去认识自己,忆起自己的真实身份,唯有真实面对自己,看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亲爱的尹老师:

  我后悔没早点接触到您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09年就发行了,当时我女儿读一年级,而现在她已经读四年级了。

  我是一个佛弟子,在家居士。我一直不喜欢孩子,再漂亮的孩子我也不要抱一抱的。结婚后,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很漂亮乖巧,但我还是不喜欢她,也没尽到做妈妈的责任。她上小学前一直都是婆婆带的,我只是每天下班去婆婆家吃晚饭时见她一下。

  我昨天买了您的书后,一口气看完了。您不是在写书,而是在和我们家长促膝长谈。我还会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N遍。其实,我原本是没耐心的人,看见孩子特别烦,对育儿书也没兴趣。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是考各种证书和再次深造,还有修行念佛。这次能一口气读完您的著作,说明您著作的魅力所在。您不仅是个出色的教育家,还是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出色的作家!

  说说我的事吧。从女儿读一年级开始,她就离开奶奶家和我们住在一块了。我对她特别严格,要求比较高,虽然她功课一直在90分以上,可我会为了她的某一道题出错而打她骂她。带着她复习功课时,如果她态度不好,我也会骂她打她。这种打骂的事情越来越多,进入恶性循环,持续了两年后才少些。我承认我心理有问题,也想改变,曾看过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但前看后忘,不管用。女儿抱怨我:你还算是个信佛的吗?

  我女儿智力不错,能熟背《弟子规》,还能背诵《大悲咒》《心经》等。孩子其实各方面很优秀,很懂礼貌,体贴长辈。可她脾气却越来越坏,最近会为一些小事而发火,对我不满就骂我,甚至打我。看了您的书后我开始检讨自己,想到可能是自己这两年来对她打骂太多,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我对外人能做到很热情,甚至慈悲,常常以德报怨。在工作上,我也从不“执著”,随缘处事,和同事关系都很好。可是唯独对这个女儿,常常对她很“执著”,不明白为什么她不听我的话,为什么叛逆。唉,我是失败的母亲,她是我的“孽缘”吧。但恭喜您有一个好女儿!

  您才是菩萨,乘愿再来人间的菩萨!希望您能帮我好好反省自己,争取通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把我女儿的坏脾气改正过来。

  祝愿您阖家欢乐!吉祥如意!

  尹建莉

你好:

  看你的信,我的第一感觉是你的文笔不错,语言功底好,想必你一定看过不少书,欣赏你的文采。

  你一直不喜欢孩子,看见孩子特别烦;你的孩子虽然漂亮乖巧,你也很不待见;孩子上小学前,是婆婆帮忙带的。你陈述的这些都是结果,但你并没有说明原因。

  作为一个成年人,什么最能触动其内心最深层、最柔软的悲悯之心呢?那一定是她自己的孩子。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生物本能,是大自然在创造一切生命之初就设定好的,没有一个生命可以例外——老母鸡都会用翅膀本能地呵护小鸡,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可是你面对自己的孩子时,竟会感到厌烦,这是为何呢?

  是谁把你对一个小生命的慈悲心给抹杀了?我不认为这是“天生的”,神不会创造这样的“天性”。我猜测你的童年是否不快乐,是否经历了某种深重的痛苦,是否遭遇了太多的否定,以至于你学会了拒绝和否定,变得冷漠,且在潜意识中将“孩子”这个角色与某种痛苦感联系起来,所以再可爱的孩子都会引起你本能的逃避和厌恶——甚至是自己的孩子。

  你感兴趣的事情有两样,一是各种考证和深造,二是修行念佛。这两件事本身都是好的,但这两件事如果和第三件事——不喜欢孩子,打骂孩子——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么,前两件事就需要重新理解一下。请原谅我下面简单分析,可能有些锋利,你读着可能会痛苦,甚至生气或愤怒。很抱歉,我想切开一个你不愿意面对的“脓包”,这是能帮到你的最好办法。

  看得出,你热衷于考证书和进修深造,并非出于专业提升的需求,也不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应该只是营造自我成就感的一种手段,或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这和你对外人“热情”“慈悲”,在工作上表现良好,动机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件事——努力获得外界的好评。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直是你生活的最高目标和最大的价值取向,当你通过努力获得了来自外界的一次又一次肯定后,你觉得有面子,更陶醉于此。

  生活中你可能显得自信,其实很自卑,因为你的存在感基本上都经由别人来实现。你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别人的态度大于你的自我感受,甚至覆盖了你的自我意识。换句话,你几乎不在乎自己,当然更不在乎孩子,因为自己和孩子都是你的“里子”,不是“面子”,所以不重要。

  你以为自己的“以德报怨”是善良,其实是通过委屈自己来换取他人的好评——因为你如果真有“以德报怨”的胸怀,是绝不会打骂一个孩子的。你对外人、对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是一种情绪的两种反映。不是你对外人善意更多,不过是“柿子拣软的捏”而已,谁不知道欺负自己的孩子在法律上、面子上都最安全!

  我不知道你的童年遭遇了什么,但我几乎确定你是带着某种委屈和无力感成长的。我也不知道你的婚姻如何,一般说来,如果婚姻真的适合彼此,它是有疗愈作用的,好的爱情关系一定会催发好的母子关系。而你的生命底色始终有较深的阴影,它从童年就充满了委屈、愤怒和恨意,成年后也没得到疗愈、释放,最后借由孩子发泄出来——这些都是下意识的反应,你不一定能觉察到,但我希望你用心去觉察这些。不要拒绝,你唯有真实面对自己,看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一定会痛苦,因为我摧毁了你的自我幻象,但我相信你能承受。因为你早已知道自己活得不真实,你内在是聪慧的,并不真正热爱虚名,想卸下这份无意义的空虚和被压抑的恨意,所以你找到了佛教。你渴望找到内心的安宁,想要找到灵魂的归宿和精神寄托。

  世界上所有宗教的最终目的都是救赎人的灵魂,让人找寻到生命的真义。这本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但很多人达成的手段和方法却是表面化的,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如果修行止于每日念经、拿个居士证、烧香敬拜等这些外在的形式,不过是向那“指月之手”跪拜,却错过了瞭望明月的机会。

  宗教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人们去认识自己,忆起自己的真实身份,灵魂找到家园——追逐外在的形式总是容易的,认清内在的自己却需足够的胆量和勇气——这很难,这是真正的修行。你唯有真正理解了自己,你才能真正爱上自己,而不是爱上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那么你才能爱上你的孩子,继而真正爱上所有的人,真正达到“以德报怨”的境界。

  你的孩子已提出质问:“你还算是个信佛的吗?”她在提醒你,你应该重新参悟一些东西了。你说要“好好反省自己”,这是必须的。但“争取通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把她的坏脾气改正过来”的思路是不对的。你的孩子没问题,她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你去“改正”,如果说她现在或将来不够好,那是因为她在时时刻刻映射你、模仿你。只要你真正“得道”了,去掉自己的心魔,好好对待孩子,孩子自然会没有脾气。你的修行,就是孩子的福气。

  也许你听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尊佛,每个人都是一个神。如果你诚心学佛,那么就从你的孩子做起吧。她也是一尊佛、一个神,请发现你内在的慈悲之心,去爱她,去尊敬她吧。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离佛越来越近了。

  祝福你。

  本文选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责任编辑:袁瑞】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