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一行三会连续放大招

2017-04-27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 温济聪 李晨阳

  经济日报原标题:一行三会同时“重拳出击”——金融监管齐心合力去杠杆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期,金融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的十分明确:严防加杠杆炒作和交叉性风险,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这些政策是落实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具体部署。本版从今天起,陆续推出系列报道,重点解读政策意图,引导市场预期。敬请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去年7月份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多次强调防风险的重要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之际,金融领域一系列去杠杆的措施正加紧出炉。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是常态,但一行三会同时“重拳出击”却较为少见,这显示出了金融领域去杠杆的决心。

  一季度,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评估(MPA)正式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银监会近期连续发文警示风险、强化监管,提出要严防“三套利”、整治“四不当”、防范“十风险”,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调整资产负债和经营模式,收缩同业和通道业务;证监会于上周五宣布,修订现行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制度,将期货公司最低净资本要求提高至3000万元,并对一例违法买卖股票行为开出近5亿元的罚单;保监会网站在上周日公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了当前保险业风险较为突出的九个重点领域,并对保险公司提出了39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

  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杠杆率上升。银行表外业务迅速扩大,资金在金融市场涌动,甚至在同业之间“空转”,不仅推高了债券等市场的杠杆率,也发生了险资利用高杠杆资金多次“举牌”上市公司的事件。这不仅拉长了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链条、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更埋下了系统性金融的隐患。因此,当前亟须推动金融领域去杠杆,严防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从一季度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看,当前正是抓紧查找金融领域“风险点”、推动金融机构有序去杠杆的好时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增速超出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投资增速加快、出口由负转正,这显示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这为金融领域强监管、去杠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但就在近期,部分金融机构集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收缩同业和通道业务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从货币市场情况来看,过去一周,银行间市场利率连续小幅上行,一些机构资金面承压。为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央行及时“出手”,一改此前一个月在公开市场“按兵不动”、持续净回笼的做法,上周在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后实现净投放1700亿元。除了在总量上控制资金投放,在价格上也有所调整。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抬升,也被认为体现了温和去杠杆的意图。一季度,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和常备借贷便利等先后上调。4月17日,央行在续做时增加了1年期MLF的投放。在分析人士看来,这种“锁短放长”的做法能够抬升银行负债成本,压缩同业套利空间,进而有助于金融去杠杆。

  总体来看,在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期变化,保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同时,三会则针对各个行业、各个市场挤泡沫、降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推动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防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去杠杆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可以预见,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并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一系列政策还将继续出台。在监管“重拳出击”之时,业内人士认为,需要加快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温济聪 李晨阳)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