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冯仑:房地产业已过青春期 后开发时代需三种能力

2017-03-20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志艳

  冯仑“商业三部曲”《野蛮生长》《理想丰满》《岁月凶猛》,中信出版社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王志艳)他是民营企业家中的风云人物,他被称为商界思想家,他是热心社会公益的先行者,他不时会客串下电影,他以有趣的表达被调侃为“段子手”,他开设自媒体并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商业IP。他,是冯仑。

  继2007年的《野蛮生长》、2011年的《理想丰满》之后,近日冯仑推出了“商业三部曲”收官之作《岁月凶猛》。书中他总结了自己30年来的经营与人生经验,讲述大时代镜像下的人物和故事,并首次公开了少年冯仑日记。

  回望“商业三部曲”,冯仑坦言,这是人一生中所包括的全部阶段和拥有的所有感悟。经历过青年时代的《野蛮生长》后,《理想丰满》是岁月磨砺后仍然保存着的理想和激情,以及触摸未来时所留下来的温度,而《岁月凶猛》更像是一位中年人手里捧着的一杯温热的老酒,既有对过往甘苦的回味,也沉淀出对世事洞察的通达。

  作为昔日名扬天下的万通七君子之一,冯仑的房地产生涯,或者以一个成功的地产商人标准来看,未必能打满分。冯仑执掌企业的功绩或许也与过去二十五年中国房地产业黄金世纪并不匹配。但作为一个勤思考、懂哲学,介入其中又适时置身事外的独特角色,冯仑,堪称一位优秀的点评者和纪录家。

  “回忆”并非《岁月凶猛》的主色调,相反,冯仑的目光投向了“远方”,“趋势与未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对房地产将向何处发展、互联网是成本还是竞争优势、创造的成本为什么会越来越高、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改变商业世界等问题,冯仑“有话要说”。

  [对话冯仑]

  新华网:梁漱溟曾说人这一生要解决三大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相较《野蛮生长》和《理想丰满》,《岁月凶猛》里的文字似乎更多着墨在第三层关系上。

  冯仑:没有这么深层,内观其实很不容易。我们从小的教育,包括我们的感受、经验实际上都是在外观。我们看大人眼色、领导眼色、邻居眼色、客户眼色,外观也会根据外部的情形做出一些反应。其实经过人生的锤炼经验,到中年以后,有时候会进入不断的反省,这个不断的反省就是内观,就是看自己。通过看自己、调整自己来适应别人。解决自我跟自我的关系,就是解决别人认为的你和你自己认为的你的关系,以及解决你自己的观念和肉身的关系。

  这些实际上在宗教哲学里都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解释。人到一定的经验和生命体验以后,往往会回归宗教和哲学,很多时候是这样。哲学当然也讲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叫世界观,但是宗教解决的是跟自己的关系。从“野蛮生长”到“理想丰满”到“岁月凶猛”,实际上我觉得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新华网:你信奉“性格决定命运”,作为“白鹿原”的后裔,哪些思维定式和性格是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的?

  冯仑:我是陕西人,“白鹿原”的后裔。陕西人性格最重要的一个是“缓”,就是“慢”,把所有的事情放在一个宽松的时间空间环境里来解决矛盾,就是不急嘛。因为急则燥,燥就容易出事。也种性格正面表达叫“毅力”,负面表达是“缓”、“慢”,表现出来就是“执着”。比如我答应一个事,我决定一个事,我可能中间放下五年,但是过五年我又捡起来还要做。比如说像纽约中国中心做了十五年了,我飞了五六十次过去,这些都是毅力。

  另外一个,陕西人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很讲究。农耕民族比较讲礼、讲次序,就是人和人关系的调解方式。所以陕西人最高境界的“礼”就是给人面子,谦卑和尊重别人。陕西人常讲“把人给尊重一哈”,这在我身上也表现的比较明显,在很多时候都委屈自己,尊重别人,让别人更有面子,这是陕西人很大的特点。

  陕西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宏观思维,内心非常激荡。陕西人算账从来都是从五千年来算的。陕西人的宏观思维和内心的那种优越感带来了责任感和激情,胸怀的常是家国情怀、社会,但是他们把这种热情、激情掩盖在表面上的平静和缓之下。我在陕西生活22年,这些对我的性格和思考问题和做事的方式都有影响。

  新华网: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有可能带来正常经营不能带来的荣誉和利益,但对于企业家而言,这同样有一定的弊端。怎样权衡这个利弊?

  冯仑:一个人在成为公众的形象代表,公众心理期待人物,或者是一个符号,具有了公众性以后,当然大家会寄托很多愿望、情感和价值追求在这个符号上面,这样的话这个人本身就脱离了肉身,获得了一种公共性、外部性和完美性。有了这些东西以后,当然他可能获得很多意外的收获,包括品牌溢价和很多便利性。但另一方面它也是脆弱、易碎的,一个丑闻他可能就从天上掉到地下了。

  所有的公众人物都具有这样社会给你的增类额外的好处,也会同样面临退类得到的额外索取。就是大家给你投了十分的感情,但是索取的时候会按二十分要回来,所以你还会面临着最大损失的可能性。这种由社会公众给你的一个增类过程和带来的情感性价值的信寄托包装出来一个公众形象,实际上就像天上的气球,高高的飘着很完美,但是经不住一根针扎,一根针一扎就爆炸了。这也提醒企业家们你要承担一种公众形象的时候,就必须更自律、更节制、更谨慎、更负责任。

  新华网:在你身上同样也有媒体加诸的商业哲学家、思想家甚至是“段子手”这样调侃的标签,在商业地产、娱乐圈似乎都行走的游刃有余,你怎么看待自已的角色?

  冯仑:这是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你的性格带来了便利,跟大家沟通非常容易,也轻松,得到大家的喜欢。另外一个,大家强化了媒体赋予的符号以后,对你的期待也很高,高到有时候你胜任不了。比如说我们现在和朋友、同学、企业家聚会以后,他们都会说“来一段”,把我当郭德纲可不行,我没有那么大本事。这个时候你就发现这是两难,你的性格特点、表达方式、风格被大家接受,那是有利的,但是这个被过分强化了以后,让你有时候也很窘迫,有时候不能适应大家的期待。

  新华网:你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将依靠创新驱动增长,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基因生物、大娱乐大健康五大产业将迅速崛起,房地产已成为制造业“旧人”,但同时又认为房地产又处于盛夏,还有巨大的空间,为什么这样说?

  冯仑:是这样的,房地产这个行业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当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也是一个支柱性的产业。但是从行业自身来说,出现了一个转折,就是由开发时代进入到后开发时代。从开发时代来说已经是“旧人”了,从后开发时代来说,现在是黄金期。就相当于你青春期以前的事儿结束了,青春期以后困难又到了,因为你要就业、娶媳妇,但是好的人生也开始了,你可以生娃了。

  开发时代是什么呢?当时我们靠三样本事挣钱的,第一土地增值,第二房价增长,第三就是城镇化带来人口聚集的刚需。这三样东西很大程度上跟我们的能耐没多大关系,而跟中国社会整体的经济成长有关系。后开发时代也靠三样东西,都跟能耐有关,第一运营能力;第二品牌,品牌一头连接着客户,一头连接着资金、资本市场;第三财务成本,资金的来源成本。这三样东西都是跟能力有关的。所以进入后开发时代以后,就相当于人成年了,是难了,你要结婚过日子,但是也快乐了,因为你又有了新的世界、新的人生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说针对开发时代来说,确实已经是过去时代了,但如果针对后开发时代的房地产来说,好日子刚刚开始。

  新华网:你也在做自媒体,现在自媒体红利期正在快速消失,群体趋于稳定,格局也差不多尘埃落定了,很多自媒体人在观望和迷惘,你认为自媒体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冯仑:我不太赞成这种通常的说法,风口不是投机做一件事情。但内容是个坎。最终的竞争力在哪里呢?就是有态度、有趣、适合阅读受众的独特内容,只要你有一个被大家接受的态度、价值观,而且能持续生产,你就有存在的必要,而且也有商业价值。

  因为大家获取内容的渠道太多了,成本太低了,我觉得现在所谓内容付费这些仍然在过程中。我认为原创的独特性内容采取内容付费、收费是有机会可以成功的。但如果你不是原创的,这些内容收费到底能坚持多久,我觉得也要观察。

  新华网:《岁月凶猛》里专门用了一章谈论“创业的不确定性”,你看重创业者身上的哪些素质?

  冯仑:最近我们投资的一个企业在选CEO,有一位大学没毕业就出来创业,已经创了十年了。对于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来说,这种人他们一定都会说不好。你要按照所谓普通的评价标准,那这个人不好好上学,辍学了做买卖,做买卖又不安分在一个地方到处跑,中间可能有商业纠纷,也有客户投诉,甚至有些债务还不了,当然就有人说他不好。但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人恰好就有价值,他愿意改变,他会带动你的组织变革往前走,改变会形成短期内的冲突,但长期来看一定会得到肯定的。

【责任编辑:张艳如】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