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学爱好者的情怀路

2017-03-03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一迪

    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王一迪)一个25平方米左右的中医理疗馆里,摆放着三张理疗床、一个书桌,和几把椅子,这个拥挤狭小的房间是崔健授课的教室。崔健“讲台“对面的墙上裱着“忠、孝、仁、义”四个字。”

    崔健是一名国学爱好者。同时他也愿意将自己的国学心得分享给朋友们。他免费给对国学有兴趣,愿意学习国学的学生和家长讲授国学。近两年来,有时他也会受邀去学校和企业上课。他的学员们不受年龄、职业、性别、身份的限制,甚至路过的行人都可以进去听课。每周每晚。

    课程开始前,崔健带着学员们向至圣先师孔子三鞠躬,这是每次课程的例行仪式。随后,他们开始了今天的国学课程——《孟子》之《离娄》。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崔健说人们现在都缺少这样一种反求诸己的态度。他举例称,前些天,一个女学员就婆媳关系请教了他一个问题。她丈夫对她说:“我妈听我的,我听你的,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吗?”学员们听到这个例子都笑了。崔健引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如果一个人非要张开双手过一扇门,那必定会被挡住。但是当他把手放下,或者根据门的宽窄调整自己的姿态,就没有过不去的门了。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不存在矛盾了。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崔健解释到,天下有道,则小德之人被大德之人所役,若天下无道,则二者角色调换,小德之人役大德之人。然而这一观点却遭到了一个学员的质疑。她认为天下无道的“小”和“大”是指身躯与力量的大小,从而体现出了无道之世,贤德不再是衡量领导能力的标准,而蛮力才可以压制和奴役群众。崔健反复琢磨,认为两种理解都可以。他玩笑说自己开办的不是“一言堂”,他也称不上老师,开办国学班的目的只是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学习国学让崔健处事的态度改变了不少。小时候,他最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公和赵云,他们身上的英雄气节慢慢地在崔健的心里生根发芽。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的性格变得刚硬,不服软。大学时,他追求标新立异,穿着发型都要和别人不一样。毕业后面对社会的现实和压力,崔健依然非常自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频繁地变动工作,有的甚至只做了一天就辞职了。两年的时间,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工作三年后,崔健到新西兰留学。现在每当他回想起独在异乡的孤独感,都还唏嘘不已。那时候国内的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他每天都要给妈妈打上一个小时的国际长途电话,就在这期间,崔健也开启了漫漫的国学之旅,一坚持就是十年。

    国外可供选择的纸质中文图书有限,于是他就上网下载电子版。儒家、道家、佛家,只要是和国学有关的书籍他都会涉猎。除了自己反复研读之外,有时候他还会和志趣相投的朋友探讨其中的深意。这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日子让他之前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慢慢地开始沉淀、净化。

    他看到社会上人们每天都很匆忙,价值观和追求模糊。拥挤的车辆,疾步行走的人群……有一天,一个朋友无意间点醒了崔健,“你的抱怨不会产生任何作用。与其抱怨,还不如尽你自己的能力感染身边的人,两个,三个……独木不成林,大家一起,就可以改变一方土地。”于是他下定决心以讲授国学为己任。

    “知我者,其天乎?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咸只有自己才懂得。这条路需要有理想和情怀才能坚持下去。”崔健感慨道。虽然有了这样的决心,可是义务讲授国学的道路并没有那么平坦。

    崔健的日常花销很少,平时也很少购置新衣。为了节省路费,他只坐地铁和公交出行。奔波于各个国学班之间,有时他甚至没有办法按时吃饭。这些并没有让崔健感到困扰,但是身边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却让崔健饱尝心酸。有一次,公安局的民警竟然去国学班了解情况,因为他们担心国学班有其他“特殊性质”。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面对这些无端的猜疑,崔健选择君子坦荡荡。既然问心无愧,何不坦然面对?

    “如果说学习国学的过程是在凿壁的话,那么回国以前的我还只是停留在墙皮的阶段。

 

【责任编辑:张艳如】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