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两会“流行语”梳理

2017-01-16来源:央广网 作者:陈蕾 左艾甫 孟晓光

  央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记者陈蕾 左艾甫 孟晓光)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近期,全国各地进入两会时间,统计显示,1月份,将会有28个省份召开“两会”。今年,各地已经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建言,展现出新理念、新动能和新作为。

  两会上的“流行语”

  今年的各地两会,一些热词频频出现。湖北省代省长王晓东昨天做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房地产健康发展时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说,要与全市人民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少代表委员都表示很振奋:“最后讲话用了习主席说到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刚刚还在讨论,我们要撸起袖子玩儿命干,做一些贴近老百姓的事情。”

  谋发展,要拿出“洪荒之力”来;谈到民生问题时,“获得感”屡屡被提及;在谈到创新发展时,“工匠精神”成为“高频词”;而这些词汇,也位居近两年民间“十大流行语”之中。从这些两会声音里,能感受到新动能的力量。

  两会关键词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来看,“供给侧改革”成为热词。河北提出,2017年,河北生产总值维持增长7%左右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河北省人大代表王志欣和河北省政协委员李兴中都建议,要继续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坚定不移的去产能。

  王志欣说:“去产能是打仗,硬仗,攻坚仗,不能因为困难大而不作为,不能因为有风险而躲避它,不能因为有阵痛而不前进,下大的决心是值得的。”

  李兴中表示:“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大家统一了决心还统一了信心。”

  两会关键词之“国企改革”

  硬仗要继续,从地方两会还可以看出,今年还将是地方国企改革全面落实的一年。上海市市长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推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者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并将开展国企“职业经理人”试点;青海省提出,深化国企改革,要推进混改,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而吉林省将选出10户以上国企开展混改试点。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关注到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国企改革”的提法,他认为,不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一样,改革的重点也有不同。

  石磊认为:“调整结构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战略契机,我们要注意到地方国企和央企同属国有企业,但是它们的规模、行业性质、管理服务的类型都有所不同,有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品牌效应,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它的品质管理,因此要加以区分,要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路径。”

  两会关键词之“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同样是热词,环境治理、雾霾治理是重点。2016年冬季进入2017年,京津冀区域深陷雾霾频发高发的“魔咒”,怎样打破这个魔咒?北京市定下目标:2017年,PM2.5浓度下降18%左右。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说,要全面发力治理雾霾。“2017年将要推进十个方面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举措,2017年,市民也会看到,北京的环保经常会出现,专门打击环保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卢彦说到。

  完成雾霾治理,仅北京一方发力不行,还需要京津冀三地的协调。河北政府工作报告对“大气污染”用的词是“重拳治理”。河北省人大代表、省长张庆伟提出河北的目标:2017年,PM2.5浓度下降6%左右,深入开展“蓝天行动”。

  张庆伟说:“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霾;城镇农村齐抓;白天、黑夜严管;继续深化散煤、焦化、露天矿山、道路车辆污染四个专项整治。我们一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出重拳治理污染,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蓝天白云。”

  梳理已经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可以总结出地方两会的其他热词,还包括:自贸区、降低高房价、保障民生、教育、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精准扶贫等等;代表委员聚首,为改革发展、民生改善带来良策,谋划一个个新的“小目标”。

  央广点评:定好 “小目标” 让发展更有温度

  各地两会期间,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为2017年的地方发展制定了大方针,在大方向的指引下,各地也有了具体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也是民众心态的“晴雨表”。

  如果说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标杆”的刻度,那么发展的温度取决于“民生”的刻度。各地两会声音传递出这些小目标:在浙江,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争取让企业“最多跑一次”;贵州将举全省之力,5年时间解决49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在甘肃,农村幼儿园将补充4000名教师,教育保障更加有力;而“坚决遏制炒房”被写进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定好这一个个“小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冰点将会消融,难点将会破题、痛点将会治愈,发展将更有温度。

【责任编辑:周婉娇】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